高中文科生化学课教学方法探讨

2019-08-20 15:10

我校文科班的学生中差生较多,这部分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智力稍钝,反应稍慢,学习上懒散,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知识缺漏多。因此,要想上好作为文科班选修课的化学,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必须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这部分中差生一般都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某种程度上都与忽视情意目标有关。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并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这些人的发展在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矫正他们的厌学心理,唤醒他们学好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填平心理上的鸿沟,得到心理平衡,建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在上第一次课时,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他们文科班学习的是人文化学,本系列课程模块主要以化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化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化学的人文特色,注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化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知道,现在他们学化学就像学地理、历史一样容易,从而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二、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大纲、教材的内容教学,不超纲要求,不任意加深、加难教学内容,不贪多求全,不加快进度,不频繁考试,不制造人为分化。针对这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同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使学生时时有新发现的感觉,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因为,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化学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例如,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空白。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铁制品为什么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为什么轮船底部都要焊接许多锌块?大家知不知道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掉的金属有多少?然后再引入新知识;在讲课当中,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在某一化学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一些新奇实例引起学生共鸣,以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一些具体实例紧密结合,使学生真实的感到所学化学知识确实有用,从而激发兴趣;发挥实验的作用,采用投影模型等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差生的好奇心。同时将主要概念、原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按学生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同样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与补充,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使这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表述,使兴趣由分析问题得到强化,由解决问题得到稳定。鼓励勤学好问,质疑讨论,积极思考。开展质疑讨论是发展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科生总觉得自己理科成绩差,胆小羞涩,不敢象理科生那样出头露面。他们常迫使自己顺从老师的思路,很少敢反问和参加讨论,从而造成思路狭隘。故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鼓励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多创造机会让同学们多发言,多上台板演,多参与讨论;要求同学们课后对遇到的困难,及时通过问老师、同学等办法求得解决;为了养成想问题、提问题的习惯,对于学习中出现的想法、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也可以把问题写在作业本里让老师解答。为了培养他们敢于讨论问题的习惯,可先让他们与同桌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有了结论以后让他们与前后坐位交换意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变得喜欢思考,敢于当面提问了。

四、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能力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培养,改变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引导他们课前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教材;在复习、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前提下完成作业;在掌握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教学中要分析每章每节的科学方法因素,在确定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科学方法教学目标。

五、对中差生实行“六多二优先”。即:多鼓励、多提问、多扳书、多检查、多辅导、多关心,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解答问题。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和考试命题时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作好课后辅导,帮助他们消化书本知识,帮助解答疑难,指导解题方法,及时补齐知识上的缺陷。在他们熟练地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提高。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使学生形成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变革化学学习方式,并不断研究化学学习方式变革的新问题、新方法。

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成功的机会。“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别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然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真正面向这部分学生,使他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应及将会遇到的困难,课堂上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的化学问题,布置分层次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面对新问题,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开动脑筋去独立尝试解决新问题。这样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对学生予以激励评价。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得成功。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尽可能找出学生解题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即使是彻底错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失败后的心理感受,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再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

经过将半个学期的探索,原来这些谈化学色变的文科学生已基本消除了对化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和消极情绪,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化学成绩也普遍好转。第一次月考合格率达到87%,优秀率达到40.8%;中段考合格率87.2%,优秀率达到37.8%。随着学习的深入,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将进一步深刻的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相信文科学生惧怕学化学,文科学生综合科中化学成绩差的局面将会得到一定的扭转。